首页 新闻中心 常见问题

ab剂

时间:2025-09-15 10:52:51 来源: 浏览|:73次


ab剂

   AB剂并非单一物质的名称,而是一类由A剂(主剂) 和B剂(辅助剂 / 引发剂) 组成的复合化学产品的统称,核心功能是通过 A、B 剂按比例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,实现特定效果;其应用场景广泛,不同的AB剂成分、作用和使用方式差异,以下是常见的几类AB剂详解:
一、工业废水处理 AB剂(主流应用)
  在工业废水(如印刷、涂料、化工、屠宰废水)处理中,AB剂是破乳、除油、絮凝的核心药剂,用于解决废水的乳化态污染物难去除问题。
类别 核心成分(常见类型)主要作用 混合与反应特点
A 剂(破乳 / 除油剂)聚合物(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)1. 破坏废水的乳化结构(打破油 - 水界面的稳定膜);
2. 吸附水中的悬浮油滴、胶体颗粒;
3. 初步中和污染物的负电荷,为絮凝做准备。
  通常需先投加A剂,搅拌 10-30 秒,让其充分与污染物接触,完成破乳和初步吸附。
B 剂(絮凝 / 助凝剂)聚合物、有机絮凝剂 1. 与 A剂吸附的污染物颗粒结合,形成更大的 “絮体”;
2. 加速絮体沉降,便于后续过滤或沉淀分离;
3. 进一步去除水中的(化学需氧量)、SS(悬浮物)。 A剂反应后投加B剂,缓慢搅拌(避免打碎絮体),可见明显絮体沉降。
适用场景:处理含油乳化废水(如机械加工切削液废水、餐饮隔油池废水)、工业废水。
  油漆污水 AB 剂用于喷漆房循环水处理,A 剂破粘消黏、B 剂絮凝上浮,使漆渣不粘、便于打捞,显著延长循环水使用周期并降低清槽与废水处理成本。
原理与分工
A 剂(破乳 / 消粘):表面活性剂 / 高分子助剂包裹漆滴,电中和并破坏其粘性,促使上浮或下沉。
B 剂(絮凝 / 上浮):高分子聚合物 “桥连” A 剂处理后的小颗粒,形成大而结实的絮团,增强脱水与打捞效率。
适用场景
水幕 / 水帘式喷漆房,油性漆与水性漆均适用。
典型投加流程(先 A 后 B)
清槽换水,必要时用 NaOH 将 pH 调至 7–8。
投加 A 剂(进水 / 泵前,湍流处)。
循环 1–3 小时后投加 B 剂(出水 / 泵后)。
约 10–30 分钟形成大块浮渣,及时打捞。
投加量与比例投加:A 剂、B剂≥5 kg / 吨水,后续补加视水质与漆量调整。
连续运行:A:B常按 1:1;也有前浓后稳策略。
投加点:A剂在进水或泵前湍流区;B剂在出水或回水口。
漆渣仍粘、不上浮:A剂不足或作用时间短,A剂延长循环时间;必要时小幅提升pH至。
絮团松散、出水带细渣:B剂不足或投加间隔过短,B剂并拉开 A→B 间隔;加强曝气或气浮。
   A剂剂量或频率不足,提高初始投加或缩短补加周期。 pH、浊度、粘腻感;间隔;B剂投加后分钟完成打捞。
存储与包装:阴凉避光,塑料桶;冬季可能有少量沉淀,搅拌溶解后使用。
    油漆污水AB剂以 “先清槽调 pH→湍流投 A→循环后投 B→及时打捞” 的标准化流程,结合浓后稳的投加策略,通常可在 1–3 个班次内见到明显效果(漆渣不粘、水体清澈、设备挂壁减少)。如提供循环水量、油漆类型与日喷漆量,我可给出更好的 A/B 投加补加频率。

推荐产品

Recommended
more >
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污水选型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05-2021 苏州昊诺工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苏ICP备12053904号-8

技术支持:网站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