漆雾凝聚剂(又称AB剂)
时间:2025-10-10 09:58:47
来源:
浏览|:8次
漆雾凝聚剂(又称AB剂)
工业涂装废水处理的药剂
漆雾凝聚剂是工业涂装行业(如汽车制造、家具喷涂、家电生产等)处理喷漆废水的常用化学药剂,主要作用是快速捕捉、分解废水中的油漆颗粒(漆雾),使其从水中分离,实现水质净化与固废回收,避免油漆颗粒堵塞管道、污染水体或影响后续废水处理工艺。
一、作用与工作原理
喷漆过程中,油漆(主要成分为树脂、颜料、溶剂)未附着在工件表面,会随喷淋水形成 “喷漆废水”;漆雾凝聚剂通过破乳 - 凝聚 - 上浮 / 沉降”三步实现漆雾分离,具体原理如下:
破乳(分解树脂)油漆颗粒表面通常包裹一层乳化剂,使其稳定分散在水中形成 “乳化液”,难以自然分离。漆雾凝聚剂中的破乳成分会破坏乳化剂的稳定结构,让油漆颗粒失去 “保护壳”,暴露内部的树脂胶体。
凝聚(颗粒团聚)破乳后的油漆颗粒呈微小胶体状态,凝聚成分(如无机盐、高分子絮凝剂)会通过电荷吸附、桥联作用,将微小颗粒 “拉拢” 在一起,形成体积更大、密度更高的絮状团聚体。分离(固液分层)团聚后的漆渣密度与水存在明显差异:若采用 “上浮型” 凝聚剂,漆渣会因包裹微小气泡而上浮至水面,通过刮渣机清除;若为 “沉降型”,漆渣则会下沉至池底,通过排泥阀排出。分离后的清水可循环用于喷淋,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。
二、主要分类与适用场景
根据功能侧重和涂装工艺差异,漆雾凝聚剂可分为A 剂(破乳剂)、B 剂(凝聚剂),部分场景会使用复合一体化药剂(A+B 二合一),具体区别
三、关键性能指标(选型)
选择漆雾凝聚剂时,需重点关注以下,确保适配自身废水特性:
漆雾捕捉:油漆颗粒能被凝聚分离,未捕捉的颗粒会导致水体发黏、管道堵塞。
破乳速度:通常要求投加后完成破乳,速度过慢会导致漆雾在水中扩散,增加处理难度。
漆渣性状:理想漆渣应呈 “松散、不黏附” 状态,便于刮渣 / 排渣;若漆渣发黏,会附着在设备内壁,清理成本高。
pH 适用范围:多数涂装废水 pH 为 7-9(中性至弱碱性),药剂需在此范围稳定发挥作用;部分酸性废水(如某些电泳漆废水)需选择耐酸型药剂。
兼容性:需与涂装线使用的油漆类型(如油性漆、水性漆)兼容 —— 水性漆废水因不含溶剂,需选择针对水性树脂的凝聚剂,避免药剂失效。
四、使用流程与注意事项
1. 典型使用流程(以A剂 + B剂为例)
废水检测:先检测喷漆废水的 pH 值、油漆浓度,确定药剂投加比例(一般 A 剂,B 剂,具体需通过小试确定)。
投加 A 剂:在喷漆废水进入 “调漆池” 或 “预处理池” 的管道中,通过计量泵连续投加 A剂,确保与废水充分混合(可搭配搅拌装置)。
投加B剂:在A剂投加后 5-10米的管道或后续反应池中投加 B剂,让破乳后的颗粒充分团聚。
固液分离:废水进入 “沉淀池” 或 “气浮池”,漆渣上浮 / 沉降后,通过刮渣机(上浮)或排泥泵(沉降)清除,清水进入循环水箱或后续处理单元。
效果监控:定期检测出水浊度(清澈为合格)、漆渣量,若出水发黏或漆渣少,需调整 A/B 剂投加比例。
避免过量投加:A 剂过量会导致水体残留药剂,增加后续生化处理负担;B 剂过量会产生 “浮泥”,影响清水循环使用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常见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
出水发黏、管道堵塞 1. A 剂投加量不足,漆雾未破乳;2. 油漆浓度过高,药剂负荷不够 1. 增加A剂投加量(小试后调整);2. 提高废水循环速度,降低单位体积油漆浓度
漆渣发黏、难刮除 1. B剂投加量不足,颗粒团聚不充分;2. 废水 pH 偏离药剂适用范围 1. 适当增加 B剂投加量;2. 调节废水 pH 至 7-9
1. 药剂与油漆类型不匹配(如用油性漆药剂处理水性漆废水);2. 废水含高浓度溶剂(如香蕉水),破坏药剂结构 1. 更换对应类型;2. 增加溶剂回收装置,降低废水中溶剂含量
六、行业应用与发展趋势
漆雾凝聚剂的应用场景与涂装工艺强绑定:
汽车制造:车身喷涂线(如阴极电泳、中涂、面漆),需处理大量油性 / 水性漆废水,对药剂捕捉率要求高。
家具行业:实木家具喷漆(如 PU 漆、UV 漆),废水油漆浓度波动大,需选择适应性强。
家电生产:冰箱、洗衣机外壳喷涂,多为自动化生产线,需药剂与在线监测系统联动,实现投加量自动调节。
